一、項目背景
根據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》(GB50016-2014)及相關消防法規要求,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是確?;馂臅r人員疏散、防止火勢蔓延的重要安全措施。經現場勘查和評估,發現某建筑與相鄰建筑物之間防火間距不滿足規范要求,存在發生火災時蔓延的安全隱患。為確保建筑安全使用,現制定整改或改造實施方案。
二、現狀分析
問題描述:
建筑A與建筑B之間實測間距為3米,現行規范要求為6米,相差3米。
不符合項可能導致的風險:
火災時火勢通過熱輻射或飛火迅速蔓延到相鄰建筑,擴大火災的危害性。
原因分析:
歷史遺留問題;后期違規擴建或占用防火間距;周邊環境變化導致原設計條件改變。
三、整改目標
確保建筑間防火間距達到現行規范要求(GB50016-2014第5.2節);消除火災蔓延風險,保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;通過消防部門驗收,取得合規證明文件。
四、整改原則
依法依規:嚴格遵循國家及地方消防技術標準;
安全優先:優先采用技術可靠、經濟合理的改造措施;
最小干預: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,盡量減少對建筑功能和外觀的影響;
可操作性:結合建筑現狀,分階段實施。
五、整改措施
根據間距不足的具體數值和現場條件,選擇以下一種或多種方案組合:
方案一:調整建筑功能或結構
拆除違規部分:對占用防火間距的臨時構筑物、廣告牌、設備等進行拆除;
改造建筑外立面:對相鄰建筑的外墻進行防火改造(如采用耐火極限≥1.0小時的不燃材料);
改變使用性質:將火災危險性較高的建筑功能(如倉庫、廚房)遷移至其他區域。
方案二:增設防火隔離設施
設置防火墻:在間距不足側的外墻增設防火墻(耐火極限≥3.0小時),且防火墻突出外墻面≥0.5米;
安裝防火門窗:將普通門窗更換為固定或火災時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窗(耐火極限≥1.5小時);
增設防火挑檐:在建筑外墻設置寬度≥1米的防火挑檐,阻止火勢垂直蔓延。
方案三:強化消防設施
增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:在相鄰建筑間設置水幕系統或加強噴淋覆蓋范圍;
完善火災報警系統:增加聯動報警裝置,提升早期火災預警能力;
配置移動消防設備:在間距不足區域增設滅火器、消防水喉等設施。
方案四:協商用地調整
與相鄰建筑產權單位協商,通過局部退讓、土地置換或共用消防通道等方式優化空間布局。
六、實施步驟
前期準備階段(X年X月-X月)
委托專業機構進行消防評估,出具整改意見書;
制定詳細施工方案,報消防部門審查備案;
協調相關產權單位,明確責任分工及費用分攤。
施工階段(X年X月-X月)
按方案實施拆除、改造或設施安裝;
施工期間加強安全管理,確保不影響既有建筑正常使用。
驗收階段(X年X月)
組織消防檢測機構進行現場測試;
提交整改報告,申請消防部門驗收;
取得《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書》。
七、保障措施
組織保障:成立專項工作組,明確建設單位、設計單位、施工方責任;
資金保障:預留專項整改資金,確保工程按期完成;
技術保障:聘請消防工程師全程指導,確保技術合規;
應急保障:施工期間制定應急預案,配備臨時消防設施。
八、附件
防火間距檢測報告;
改造方案設計圖紙;
消防部門整改通知書(復印件);
施工及驗收標準依據清單。
編制單位:(單位名稱)
日期:XXXX年XX月XX日
注意事項:
整改方案需結合具體建筑結構、產權關系及地方消防部門要求調整;若涉及歷史保護建筑或復雜地形,建議委托專業機構進行可行性論證;施工前需辦理相關行政審批手續,避免二次違規。如需進一步細化內容,可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技術參數、預算明細或施工進度表。